景德鎮(zhèn)陶瓷廠記憶:景興瓷廠

只要一有時間,70多歲的陳新鳳就會到戴家弄老農貿市場逛一逛,對那里,她有著別一樣的感情。

從13歲走進景興瓷廠學習陶瓷繪畫到退休,陳新鳳至今還在畫青花薄胎瓷。她用一生的時間見證了景興瓷廠的前世今生。在談及景興瓷廠的前世今生,這位老人話語頓時滔滔不絕。景興瓷廠融入了陳新鳳的血脈,就像新瓷彩融入了景興瓷廠的血脈,而新彩瓷又是景德鎮(zhèn)獨一無二的工藝,體現的正是景德鎮(zhèn)的純正血脈。

曾經輝煌一時的景興瓷廠,如今已經物是人非,只有老景興瓷廠門口留下破敗不堪的門柱,仿佛還在述說著當年的繁榮盛景……

挖平鳳凰山,擴建廠區(qū)

現在的景興瓷廠已經搬遷至高新區(qū),如今的景興瓷廠與記者想象中的瓷廠有很大的區(qū)別:沒有工人忙碌的身影、沒有隨處可見的陶瓷,只有一棟棟的行政大樓。

景興瓷廠老廠址位于市區(qū)周路口地段。

1949年,私營制瓷作坊聯營組建的建華瓷廠沖進了一群追夢人,這群追夢人為了追求夢想,要在這荒涼之地建設工廠,時值新中國成立不久,生活有了盼頭的人對生活充滿了激情,只要一聲令下,哪怕是遇到天大的困難,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付諸實施。

原本荒涼的地方,在一群追夢人努力之下,成為一家專業(yè)生產正德瓷器專業(yè)生產廠家,1956年,景興瓷廠正式成立,1958年,轉地方國營。1961年,全廠轉并為華電瓷廠日用瓷車間。1962年8月,從華電瓷廠分出,廠名仍為景德鎮(zhèn)市景興瓷廠,成為生產日用傳統(tǒng)瓷正德器專業(yè)生產廠家。

1958年建廠伊始,當時因連年砍伐松木,造成柴窯燃料松柴資源減少。景興瓷廠果斷停燒了劉家弄兩座柴窯。積極參與進行全市的窯爐革新,積極培養(yǎng)工人熱工工程師。次年,在劉家弄、萬年街動工興建四門四燒包子煤窯,進行“以煤代柴”試驗,取得成功,窯青率逐步上升,受到市政府領導和陶瓷工業(yè)公司的充分肯定。

景興瓷廠廠長余喜來介紹,從建廠第一天,景興人就義無反顧踏上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,1981年,為了讓廠房不在分散在各個里弄里,全廠干部職工利用工余,積極參加義務勞動,發(fā)揚“愚公移山”的精神,硬是肩扛手提,將廠區(qū)一座高高的鳳凰山挖平,擴建廠區(qū)和辦公大樓。將零散在戴家弄、劉家弄、塘旁堧、萬年街等近20條里弄的生產場地集中進了新廠區(qū)內。

同時,廠內成立了從產品設計、原料加工、成坯制作,直到燒煉成瓷的一座較為現代先進設備的新型工廠,新廠正式投產,整套生產工序,實行了半機械化、機械化操作,產量大幅度增長,規(guī)范不斷擴大。全廠占地面積47234平方米,生產用房建筑面積30576平方米。主要生產設備有隧道窯3座、機壓成型作業(yè)線7條、注漿作業(yè)線1條、彩繪輥道烤花窯2條、球磨機15臺、練泥機7臺、榨泥機10臺、隧道窯2條、錦爐1條、電爐4臺等。動力機械總能力1554千瓦,年產瓷器2200萬件。

一到年邊,產品供不應求

景興瓷廠老藝人陳新鳳13歲隨著父親一同來到了景興瓷廠,年紀輕輕的她當年進廠后就得到了師傅與廠領導的認可,6個月之后就予轉正,轉正之后,一些老師傅對陳新鳳這一批新來的進行考級考試。

“那時候的考級不如現在,我們所有的學徒在老師傅的監(jiān)督下,一人畫一個作品,之后再由老師傅評定!标愋馒P說。當時陳新鳳雖然年紀小,可是技藝卻不比其他人差,經過老師傅評定后,直接給陳新鳳跳了半級!爱敃r別提有多驕傲,而且我們都以進景興瓷廠為榮”。

不僅是陳新鳳,當時許許多多人像她一樣以進景興瓷廠為榮。

當年正是集中了一批配制釉料,繪畫青花、器型設計等身懷絕技的老藝人,一支較強的技藝隊伍迅速形成,景興瓷廠生產的日用瓷得到高速發(fā)展。不僅滿足了市場對日用瓷的需求,而且創(chuàng)新了一批日用瓷、陳設瓷、禮品瓷的花色品種。

有“磬聲”牌正德餐具、飯具以及慶興5寸半碗、正德湯碗、大碗、8寸平、湯盤。這些產品有適應個人和家庭的3件(頭)至54件(頭)餐、飯具;有適用于宴會盛席的64件(頭)至110件(頭)的餐具,并獨具中西餐兩用性。并在試驗組大量生產以衛(wèi)生、保溫為主要特點的和合器,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廣泛青睞,一度供不應求。

“我們廠里一到年邊時,就特別忙,工人忙生產,市民忙著排隊購買廠里生產的“和合器”,該廠老職工高水山說,當年產品全靠手工制作,和合器的制作相當的難,在成型時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,所以和合器在年底時,才會大量生產。

正因為這樣,和合器一經面世,就幾乎被市民搶購一光,“當時,景德鎮(zhèn)的老百姓都以用上我們景興出產的和合器為榮,我們也都以廠為榮,能進到廠里工作心情就和現在考上大學一樣開心。”高水山說。

經歷坎坷,煥然一新

二十世紀70年代,景興瓷廠歷經了“十年動亂”的浩劫,由于當時極左思潮干擾,瓷業(yè)生產經營一落千丈,企業(yè)也是面目全非,十分艱難地運作。

1967年7月,景興瓷廠開始逐漸恢復日用瓷生產,企業(yè)領導審時度勢,著手將原改產的生產作業(yè)線逐步恢復過來,企業(yè)并開展了以班組為單位的勞動紀律、工藝操作、基礎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整頓,同年精制成功多種造型的瓷質毛主席塑像、毛主席語錄牌和毛主席像章。

1968年,景興瓷廠為南昌建設江西省“毛澤東思想萬歲館”燒制了大批獻忠瓷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撥亂反正給景興瓷廠帶來了發(fā)展的動力,為適應國內外人們對日用陶瓷需求的新趨勢,景興瓷廠強化技術開發(fā),設立職能部門,從發(fā)揮企業(yè)優(yōu)勢著手,采取強有力措施,保名牌產品,創(chuàng)拳頭產品,品種制作上,突出了一個“新”字,生產經營中,突出了一個“優(yōu)”字,加強技術信息的收集和市場調研,為企業(yè)拓寬市場渠道打下了夯實的基礎。

1981年,景興瓷廠首次成立了美研室,由胡景文、沈浮、唐得貴、方復、黃昌校、黃揚、邱含、吳能、江漢等一大批在陶瓷藝術界有實力、有貢獻的中、青年陶瓷藝術家組成。同時,廠里重建試驗組。集中20多名有特技的技術人員、大中院校畢業(yè)生和經驗豐富的工人,1985年,廠部又成立了“青花研究所”,先后參與科研所工作,大力開發(fā)青花新品種、新花面。這一時期,有技藝精湛的做坯工有李名球等,增加新造型已達120種,產品合格率高達80%。

1983年至1985年,景興瓷廠連續(xù)被評為景德鎮(zhèn)市和陶瓷系統(tǒng)質量管理先進單位,榮獲多項QC成果發(fā)布獎。1984年實行廠長負責制,黨委發(fā)揮保證、監(jiān)督作用。黨、政、工、團齊心協力,向全廠職工發(fā)出“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愛廠如家”的號召,并以此為企業(yè)精神,激勵職工。景興瓷廠由一家長期虧損單位轉虧為盈。1986年,在全廠干群的奮力拼搏下,實現了年上繳利稅100萬元人民幣,躋身于全市“百萬富翁”行列。

“在1979至1985年中,有16公分青花薄胎碗獲全國優(yōu)秀新產品金龍獎;‘磬聲’牌54頭正德餐具、3頭飯具、和合具獲江西省優(yōu)質產品獎;‘磬聲’牌薄胎瓷獲輕工業(yè)部優(yōu)質優(yōu)勝證書;‘磬聲’牌慶興碗54頭中餐具獲江西省陶瓷行業(yè)質量優(yōu)勝稱號”。說起這段回憶,余喜來嘴角也跟著上揚起來。

余喜來說,“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時,景興瓷廠的效益達到了頂峰,當時制作的正德餐具工藝精湛,繪畫技藝精美細膩瓷器生產數量之龐大,銷售往往供不應求,工人們每天都熱火朝天干著活,雖然辛苦,但是大伙心里可都是滿足的!

期待又一次新生

也許大家不會忘記當年位于戴家弄等里弄里的景興瓷廠,近日,記者來到了景興瓷廠老原址戴家弄老菜市場,景興瓷廠已經被淹沒在一棟棟新建的房屋之中,而附近絲毫也找不到一點關于景興瓷廠曾經存在的跡象,幾經周折,一位在此開店多年的李花指著店外的幼兒園告訴記者,“景興瓷廠的大門就在這里,這一片都是景興瓷廠”。

記者只能從殘缺的門柱,新建的樓房感受到昔日的景興瓷廠。李花還記得當年小店開業(yè)時,景興瓷廠那時還未遷走,當年的景興瓷廠可紅火了,每天都有市民來采購陶瓷,工人上班下班人可真多,在李花的記憶中,景興瓷廠還是那么的輝煌,那么的無與倫比。

景興瓷廠歷經了40多個春秋,在新一輪經濟發(fā)展規(guī)劃中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、省陶瓷工業(yè)公司的要求,景興瓷廠轉入了新的發(fā)展時期,在市高新區(qū)創(chuàng)建的凱興陶瓷有限股份公司,正迎來新的發(fā)展曙光。

景興瓷廠從昔日的手工生產,景興瓷廠經歷過無數風雨,可它幾乎在每一個遇到危機的時刻都能涅槃重生,這也許是奇跡。雖然它的輝煌被很多人銘記,但昔日的繁華也被更多人忘記,在十大瓷廠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同時,景德鎮(zhèn)瓷業(yè)不斷追求創(chuàng)新的精神并沒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