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世紀后半葉,大量的中國陶瓷藝術(shù)品開始航運至歐洲。在荷蘭、英格蘭、德國和法國的君主及大人物中,收藏中國陶瓷變得非常流行。
這尊瓷瓶最初由東印度公司訂購,用以進獻普魯士王宮。富雷德里克·威廉一世(1688 1740年)繼位普魯士皇帝后,對藝術(shù)品毫無興趣的他全情投入于加強普魯士的軍事力量。在18世紀早期,他將這尊瓷瓶連同其余十幾件藝術(shù)品獻給了薩克森國王奧古斯都二世,以此交換了一支全副武裝的600人的龍騎兵軍隊。
奧古斯都二世(1670-1733年)即奧古斯都強者,是薩克森選帝侯及波蘭國王。他是整個歐洲最先對中國陶瓷著迷的君主,對陶瓷的酷愛甚至促使他于十八世紀初在梅森建立了一個陶瓷藝術(shù)品工廠。他的收藏品包括超過25000件的中國及歐洲的瓷器,其中保存至今的收藏仍然在德累斯頓茨威格他昔日的宮殿中展出。
1781年,這些收藏品被存放到王宮的地窖中,逐漸被人們所遺忘。在一戰(zhàn)結(jié)束后的1920年,其中部分藏品被送到柏林的拍賣會上出售,用以償還戰(zhàn)爭賠款。一名來自瑞典歌德堡的工業(yè)家詹姆士·凱勒收購了這尊瓷瓶,并把它帶回了瑞典的家中。
2002年10月由瑞典歌德堡的AntikWest公司接受凱勒家族后人的委托在國際市場中代理出售這件瓷器。
此瓶造型特殊,有一寶珠鈕蓋,上畫嬰戲圖案。瓶體敞口,溜肩,見腹下收,平底。頸部分繪花卉、變形蕉葉、錦地紋,中心以四面開光繪亨園嬰戲和刀馬人物,兩組場景用花卉相隔,形成一動一靜遙相呼應的場面,充分體現(xiàn)了當時工匠的用心獨特。畫工精細,筆法純熟,整體構(gòu)圖飽滿,近足處以冰梅團花以及細微曲線勾勒,填補空白。整器上下共用十層不同風格紋飾來進行裝飾,固看凌亂,但細品仍可看出層次錯落有序,風格清晰明朗。這件器物的工藝與器型在當時來講,制作難度極大,成品很少,保存至今實屬不易。同樣器物紋飾的,目前僅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所見。2006年7月在倫敦一對相同器型不同紋飾的瓷瓶,以21.8萬英鎊成交。這次上拍的這件曾于2002年10月展覽于歌德堡薩卡博物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