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吳青瓷虎子

  南京系六朝古都,六朝是指東吳、東晉、南朝的宋、齊、梁、陳,其都城都在建業(yè) 今南京 。六朝青瓷是當時燒制于江南地區(qū)的青瓷器,以浙江越窯為最美。青瓷虎子是這一時期墓中的隨葬品之一,東吳、西晉時的虎子外表浮雕裝飾較多;而東晉和南朝的虎子基本上就沒有裝飾了。

  筆者收藏一件東吳越窯青瓷虎子,全長22.9厘米,通高18厘米。器身造型寫實生動,觀之令人賞心悅目。器物為蠶繭形,頭上堆塑刻畫成虎頭狀,圓口方唇,鼻孔上仰,雙目突出,雙耳豎起,四肢蹲曲,猶如一只仰天咆哮的猛虎。背后塑有一只彎曲的小尾,幼虎的形象生靈活現(xiàn)。胸部凸出,上有雙圈。背上連一繩紋形環(huán)狀提梁,以便提取。通體遍施青釉,釉質晶瑩潤亮。正如唐代詩人陸龜蒙贊青瓷所言:九秋風露越窯開,奪得千峰綠翠來。東吳虎子構思巧妙,器物造型設計獨具匠心,整體造型追求與虎形神兼似。

  東吳、西晉時期制瓷已成為南方一項新興的手工業(yè)。從瓷土的洗選、拉坯成形、掛釉,到入窯燒造分為幾道工序,由多人組合完成。當時優(yōu)秀的制瓷匠師們,已掌握了釉中氧化鐵的恰當比例,并基本控制了還原焰的燒成氣氛,所以能夠燒出色調穩(wěn)定的作品。

  虎子,以其形似伏虎而得名,是當時的實用便器(夜壺)�!盎⒆印钡某霈F(xiàn)據(jù)說還與西漢名將李廣有關,《西京雜記》曾記載,某一天,李廣和他弟弟一起打獵,射死一只臥虎,便“鑄銅像其形為溲器,示厭辱也”。雖然這可能只是個傳說,但它說明,把夜壺制成虎形,反映了古人對老虎既畏懼又厭惡的心情,同時又希望將門出虎子的復雜心理。有人認為虎子是酒器或水器,不是夜壺。可是從解放后出土的文物情況看,虎子都出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邊,而且都放在死者腳邊或單置一處。亦可說明多為便器。又山東沂南漢代畫像石中有一幅滌器圖,圖上有一仆人在庭院里手持笤帚掃地,身后有一口大水缸,地上放著一只虎子。從這幅滌器圖可以看出,這種隨便放在地上的虎子,絕不會是酒器;而虎子的造型與結構,也不適宜用來做取水工具。筆者認為這種平屁股的虎子就是便器(夜壺)。理由是可以站立,便于使用。此為筆者的個人見解,請教眾方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