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未細說陶瓷收藏中的門道

  馬未都原來的筆名叫“瘦馬”,這個筆名后來因為他離開文壇而被另一個“瘦馬”拿走。80年代初,他是《青年文學》的編輯,專門挖掘新潮小說家,自己也發(fā)表過小說、報告文學百余篇。他的收藏興趣始于“文革”,80年代中又較早意識到收藏與投資的重要性,從收陶起步而成為專家,至今已有陶瓷、古家具、玉器古玩等藏品逾千件。1996年馬未都創(chuàng)辦了觀復古典藝術(shù)博物館,該博物館原坐落于北京琉璃廠,除日常陳列外,還策劃組織各種專題展覽,2000年起搬至北京朝陽門內(nèi)南小街,2002年1月在杭州建成杭州店,山西館也正在籌備成立。作為收藏界的一位成功人士,聽他以自身體驗說陶,多少有點啟蒙意義。

  春節(jié)前夕,馬未都在北京大山子他的觀復古典藝術(shù)博物館辦公室接受了記者專訪。

  記者:陶瓷是一種美器,越來越成為收藏投資的重要對象,能否請你說說其中的門道。

  馬未都:今年說這個題目真是時候。今年是景德鎮(zhèn)建鎮(zhèn)一千周年,它是宋景德元年,也就是1004年建成。景德鎮(zhèn)秋天有重大的慶典,其實它從元代就成為了中國陶瓷的代名詞,那時燒的瓷器就已經(jīng)非常好了。

  記:現(xiàn)在收藏陶瓷是否已經(jīng)形成了一股熱潮?

  馬:反正現(xiàn)在拿著件東西找我給看看的人太多了。到了現(xiàn)在,我覺得收藏熱基本上已經(jīng)形成。中國歷史上的收藏熱集中于這樣幾個時期:北宋,宋徽宗本身就酷愛藝術(shù),他個人的興趣影響了全國的收藏。收藏成為熱潮,北宋是第一次。在北宋以前也有些人收藏,但沒有形成大氣候。第二次收藏熱是明朝的晚期,當時中國的社會情況使得江南地區(qū)許多知識分子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對美器的追求上,收藏方面的專著明末出的很多。第三次收藏熱就是清朝的康乾盛世了,尤其到了乾隆時期。

  最后一次是清末到民國初年,這幾個時期對中國的收藏史有重大的作用。而現(xiàn)在,收藏對中國人的好處,一是在精神上的文化可以通過具體的東西來傳承。今天不論誰拿到民國以前的瓷器都希望了解中國這一段歷史,再有它自身所表現(xiàn)的文化,比如壽桃在中國古代代表長壽。每一件陶瓷都有自身的含意,中國某一經(jīng)典部分的內(nèi)容,都是通過這樣一些具體的東西來傳承的。

  記:除了精神文化上的沖動,還有投資的愿望。

  馬:投資的確是重要的一方面,有人收藏就是沖著它的價值去的,價值一種是經(jīng)濟價值一種是文化價值,文化還包括其他因素比如藝術(shù)價值、社會價值、歷史價值。我們今天的收藏熱跟明朝末年非常相像,特點就是人們,尤其是文人、知識分子越來越追求生活質(zhì)量。我們今天的收藏熱現(xiàn)象里融進了更多的因素——文化因素和經(jīng)濟因素,二者比較起來,文化又退居二線,原來收藏熱文化還是第一位的,因為當時沒有電視電影,沒有其他娛樂方式,現(xiàn)在帶來樂趣的方式就太多了。古人收藏的追求比我們注重精神層面,我們今天更注重經(jīng)濟層面的享樂,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(xiàn)。

  記:從投資的角度,當前陶瓷收藏的流行趨勢是怎樣的?

  馬:中國的英文就是CHINA,陶瓷收藏是永遠的熱門。眼下的流行趨勢,我個人判斷還是在明清陶瓷上。明清陶瓷收藏熱門的原因有二:第一,很容易看懂,很容易審美;第二,這個時期的陶瓷交易是在法律上允許的。再早一些,比如宋元以前的陶瓷,原則上出土的國家是不允許經(jīng)營的,但宋元的東西99%都是出土的,保留到今天傳世下來的很少,所以要收藏很難操作。所以說,從現(xiàn)在開始往后,還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,中國的明清陶瓷都會是投資熱門,這時期的東西還會有很長一段升值期,而且大眾審美情趣也大都定在這一層面上。

  記:從價值上來說呢?

  馬:今天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在審美上多數(shù)人比較認同的,而且要有一定數(shù)量。光有審美價值,數(shù)量太少也不是投資的好選擇,必須要有一定規(guī)模的東西,才可以選擇作為收藏投資。

  記:具體到明清陶瓷,哪一類是現(xiàn)在的投資熱點?

  馬:陳設(shè)瓷,在當年就是為了觀賞的陶瓷作品,而日用瓷相對收藏價值就差些。尤其從投資角度考慮,更首推明清時期的陳設(shè)瓷。而日用瓷里,比如碗盤這一類也有賣過很高價的,幾千萬塊錢一件的都有,但是那種一般是御用的,再有就是那些歷史上就不是為了用而是為了看的。

  記:我們常把陶瓷連在一起說,但陶和瓷并不是一碼事。從目前投資的角度,收藏陶好還是瓷好?

  馬:肯定是瓷。因為陶太早,而且它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欣賞的。而且要是明清的瓷,它離我們比較近,比較容易理解。而且陶器不好保存,它的強度不如瓷器,易碎,相對來說容易吸潮變形。

  記:那么,什么樣的陶瓷增值比較快?

  馬:還就是明清的。明清的陶瓷哪一類增值潛力都會比較大、比較快。比如青花瓷,中國青花瓷從它誕生以后就是霸主,一直有人收藏,而且價格都很貴,上千萬的都很多。再有就是粉彩,比較艷麗,符合多數(shù)人那種艷俗的審美情趣。青花創(chuàng)燒五百年以后才有了粉彩,雍正時期才大量推廣。由于雍正皇帝的渴求,他對瓷器質(zhì)量要求非常嚴格,所有粉彩也在不同地創(chuàng)造價格記錄。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方向。

  記:陶瓷增值的速度有多快?

  馬:舉例說,有一個瓶子是1979年在香港拍賣的,當時拍賣的成交價是55萬港幣,前年又拍了一下,成交是3300萬港幣,20多年升長了60倍,每年三倍的速度在增長。還有一例是1997年在翰海拍賣了一只瓶子,那是我買的,220萬元成交。去年拿出來拍賣,才5年時間,就拍了1100萬元。

  記:大件和小件比較哪個增值更快?

  馬:大東西翻倍是很難的,東西越小翻倍越容易。要從投資的角度讓我預測陶瓷的增值可能,我只能是在整體上預測,我寫《中國陶瓷》這本書時是1992年,里面有很多東西被我言中。我1992年在書里說到2000年時候中國人就會在海外把拍賣市場攪得天混地暗,果然那年就出了中國人買圓明園文物。采取一種保守的態(tài)度來預測,中國文物在未來的5年內(nèi),所有的文物指數(shù)至少翻兩翻,今天值1000的5年以后值4000了。十年以后的事情我就不大膽預測了,因為它涉及經(jīng)濟社會的其他變革,僅藝術(shù)品而言,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都遠比十年前的價格增加十倍以上。中國藝術(shù)品尤其陶瓷每隔幾年就刷新一遍,過去賣幾百的現(xiàn)在都賣幾千萬,我現(xiàn)在只能說,十年之后文物突破億大關(guān)不是沒有可能的。

  記:你對現(xiàn)在人們收藏陶瓷的投資心態(tài)怎么看?

  馬:現(xiàn)在很多人在收藏中心態(tài)都比較急,像參加一個比賽,自己技術(shù)還沒有練好呢就急著要上。那我說句不客氣的話,這個時候上去一定是一塌糊涂,不過最終還確實能有人沖上去。風險與機遇并存。

  記:投資中有什么特別要注意的地方?

  馬:投資要找那些寓意好的東西,文化要素多的,而且不存在任何爭議的東西容易升值。陶瓷的收藏是一種完全模糊的狀態(tài),即便獲利也不明確,即便明確獲利也不知道獲利多少,可能超過你的預估也可能低于你的預估,很難說有什么訣竅讓你能在收藏中獲利,如果說訣竅那就是比較扎實虛心的去學習,失敗的可能性就特別小。

  馬未都自述個人收藏經(jīng)歷

  對于陶瓷,我天生就喜歡,我對藝術(shù)有天生的親近感,陶瓷對我吸引是不可言傳的。

  我從小愛看書,特別對歷史感興趣。很年輕時候就對古董收藏產(chǎn)生了興趣。我開始收藏的時候正是中國藝術(shù)最不值錢的“文革”時期。那時候天津的文物市場形成得最早,我在北京工廠里上班,一有空老往天津跑。那時我收入不高,可當時東西也便宜,我把抽煙的錢省下來也就夠滿足收藏癮了。而且一開始買的速度比較緩慢?墒悄菚r候的人根本沒有價值觀,有些東西你喜歡,人家說你拿走就行了,根本就不要錢。

  那時候我還是文人呢,恥于談錢,收藏時根本沒想到什么增值不增值的,那時要想到錢上就覺得很跌份兒。

  我的第一件藏品是1982年花1600元買的四扇屏,也稱鈞瓷掛屏。當時是挪用了家里買彩電的錢。那東西原來不是賣給我的,是賣外國人的。就在現(xiàn)在王府井一帶一個店里,現(xiàn)在早就拆了,最初我看到的時候標價2000外匯,后來那東西不讓出境,所以中國人能買。我說我沒有外匯,最后人家給我打了一個八折1600賣給我了。這件東西后來對我有很大的影響,它既是一件陶瓷又是一件家具。

  我的收藏生涯中故事很多,最有感觸的一件是1998年的一天,李翰祥導演突然打電話給我說很想見我:“我找你好長時間了,我的那些古董想處理了不想要了。你幫我處理了吧!蹦翘煳蚁挛缬惺拢艺f我要出去,要么你早點要么4點以后,他說那我4點以后來吧。結(jié)果中午我吃飯的時候他又給我打了一個電話,說在路上了,要等我一下。他到了的時候是12點多了,他說我剩下的這些東西你都知道,都不想要了給你。他就給了我一個清單,還有價錢,我說行,咱們談?wù)剝r錢就行,他很高興就走了。

  這時是一點一刻,因為我計劃一點要走還拖了15分鐘。誰知,第二天晚報就登出來說李翰祥猝死,當時我就奇怪:哪個李翰祥?是不是還有一個李翰祥?我昨天還看到他了,他從我這里出去的時候就直奔拍攝場地了,到那兒拍了一個鏡頭就死了。死后他兒子找我,說既然李先生生前把這些東西都托付給你了,就是這些東西跟你有緣了。我想這就是緣份吧。

  年輕的時候看什么都激動,但是現(xiàn)在我什么都見過了就不那么愛激動了。那時候,有些東西想買買不起,我回家后急得直轉(zhuǎn)腰子,茶飯不思。而現(xiàn)在就比較平靜,得與不得全在緣份。一件文物不管多么喜歡,你有多大能力,你也不可能全部擁有。在文物面前不是你擁有他,是他擁有了你,對文物而言我們就是匆匆過客。

  我從90年代初開始想做一家私人博物館,當時做過幾次展覽,感覺不錯。那時候生活開始得到改觀了,就想國家沒有私立博物館,我何不辦個私立博物館呢。可1992年打的報告被槍斃了,到了1996年才算批下來,名字叫“觀復”。我覺得博物館的教化是對全民族的,會有一種長期的作用。從博物館注冊以后,我就想把這件事情做好,讓這個博物館對社會有用,而且一定要完整有效,不能因個人的情況變化而消亡。

  現(xiàn)在有記者問我:“你算是個商人、收藏家、文人還是學者?”我就說:用我什么的時候就是什么。這不重要,我覺得我什么都不是,我覺得我們是一個新時代的混血兒,我身上有那種很重的知識分子的毛病,人家老說我有極強的道德感。

  我下一步的打算很簡單,第一就是把博物館完整有效地固定給社會,如果我們不忽視生命,重視生命中的過程,我們所做的一切一定會得到回報。

  馬未都送給陶瓷收藏入門者的話

  從收藏角度講,如果你想做出正確的文物鑒定,要得到基本的正確判斷首先應(yīng)該好好讀書。如果有條件最好找個老師。如果想投資,最重要的是應(yīng)該有專業(yè)人員指點,我們現(xiàn)在常常習慣于把完全科技的投資交給專業(yè)人員,比如炒股,但買古董找專業(yè)人員的幾乎沒有,都是自己親自上陣。因為那個東西看得見摸得著,又有美感,親自上陣可以得到樂趣,但確實風險很大。

  陶瓷收藏的必要準備

  具體到收藏陶瓷的入門知識,我推薦兩本書:《中國陶瓷史》和《明清瓷器鑒定》,前本書不必說原因。后一本書因為現(xiàn)在市面上能收的陶瓷都是明清以后的,再早一點的東西對于一般人都比較難遇到,遇到了也不容易辨識更不容易獲利,如果沒有專業(yè)人員技術(shù)指導很容易出差錯。所以從入門角度說,主攻方向應(yīng)該是明清陶瓷作品,那么此書必讀。

  鑒別陶瓷應(yīng)當了解哪些東西?

  首先要了解中國陶瓷發(fā)展過程,比如青瓷,南邊的龍泉北邊的耀州,一個在今天的浙江一個在陜西,當時皇家用的瓷器。還是要了解歷史。

  關(guān)于五大名窯

  陶瓷講究窯口,宋代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是五大名窯。五大名窯所產(chǎn)瓷器的價格歷來在國內(nèi)外古玩市場上高居榜首。五大名窯,即:宋汝州的汝窯,北宋汴京和南宋杭州修內(nèi)司及郊壇下設(shè)立的官窯,宋浙江龍泉的哥窯,宋河南鈞臺的鈞窯,宋定州的定窯。這五大窯口所制瓷器的美學境界是前無古人的,至今價值不菲。五大名窯的特點是以顏色,即釉色說話。除五大名窯外,其他瓷域窯口也有達到較高成就、燒制出精美絕倫瓷器的,如耀州窯、磁州窯、龍泉窯等。

  缺陷的意義

  陶瓷古董都是純?nèi)斯ぶ圃斓,而純(nèi)斯さ臇|西就注定是有缺陷的,它的缺陷往往便是它的美麗所在。如果它是一個非常規(guī)整的東西,就沒有什么意思了。所以太完美無瑕的東西未必是真貨。

  陶瓷最講究的部分

  一件陶瓷作品燒制過程有很多講究,如造型、型式、顏色等大量的因素,是集中國人智慧之大成,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(xù)。我們今天對陶瓷的尊重就是尊重中國陶瓷發(fā)展的歷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