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用微信上的流行語: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著,或許這是對青年陶藝家袁樂輝當下狀態(tài)的最好表達。這位來自江西省余干縣鄉(xiāng)下一個漁村的孩子,自1998年考進景德鎮(zhèn)陶瓷學院,本科生、研究生、留校任教直至副教授,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校園、離開過景德鎮(zhèn)。
受導師黃煥義的影響,他早年的創(chuàng)作《鏡——藍色的夢》、《韻》在一些非常新銳的畫展上屢屢獲獎,但西方文化的概念里,陶藝本質上是“玩泥巴”,在中國傳統(tǒng)陶瓷藝術的語境里,很難也很少有人認同。為了安靜的搞創(chuàng)作,袁樂輝還在校外租了一層民房做工作室,一度令生活陷入非常囧迫的狀態(tài),他開始逼著自已開始改變,從《胭脂》、《水墨》系列逐一呈現(xiàn),但一直沒改變的,是作品表達的先鋒性、探索性。
在薄情的世界里,袁樂輝深情而熱真的活著,相信他和他的作品會進入更多人的視野。
一、 鏡像
女性對袁樂輝的第一次振撼,來自他少年時代一段經(jīng)歷,春夜雨后小鎮(zhèn)寂靜的巷子里,有一家放“放毛片”的錄像館,這一天深夜迎來了一群剛下晚自習的中學生,袁樂輝也在其中,赤裸的女人體、各種性愛的姿勢,對這一群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,產(chǎn)生了怎樣巨大的沖擊,全場鴉雀無聲,每人的臉上都紅通通的,直至散場回校,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,可想而知,這些錄像畫面讓每個孩子感到了巨大振蕩。
袁樂輝的第一件獲獎作品《藍色的夢》,以女性飽滿圓潤的乳房為造型,并選取無數(shù)張裸露色情的女性照片,采用拼貼形式絲網(wǎng)印制在其造型上面,其想表達的主題定為“欲望、彌漫、憂傷”,此件作品于2007年入選韓國第四屆國際陶藝雙年展,增加他對有關情色類陶藝創(chuàng)作的自信與延續(xù)。
在此之后,他相繼在2007年、2008年創(chuàng)作《電視機——愛語系列》、《手機——愛語系列》、有關情色題材的陶藝作品,此系列作品造型選取日常生活中電視機、手機造型,源于它們是當今傳播情色文化信息的重要圖像媒介,大量傳遞給我們的東西:名與利的功利價值觀、情與色的裸露彌漫生活觀,瓦解和踐踏人們的傳統(tǒng)倫理道德觀。像《電視機——愛語系列》陶藝作品,吸取當代卡通文化時尚元素,有意識在造型形態(tài)設計為天真可愛,富有審美時尚情趣,主色調采用充滿幻想浪漫的果綠色與粉紅色,屏幕內(nèi)主題畫面以人物接吻特寫鏡頭角度,通過卡通插畫表現(xiàn)形式釉上彩繪,邊沿部分搭配鮮艷斑斕蝴蝶,突出主題畫面的情色視覺的感官效應,營造刺激暖的誘惑氛圍,彌漫赤裸色情的性幻想之意,揭示人性本性的另一面。還有作品《手機——愛語系列》,著力把手機與安全套兩者造型融為一體,轉變成充滿情欲與性愛幻想的時尚手機,屏幕畫面內(nèi)釉上彩繪裝飾著擺弄各種色情引誘的女性姿態(tài),諷刺當下社會的情色環(huán)境與人性情欲的貪婪本性現(xiàn)象。
這組作品的誕生無疑與他少年時看黃色錄像的那段經(jīng)歷有關,內(nèi)心深處一直有一種恥辱感,在他的概念里,女人、性都是骯臟的事情,都是持批評的態(tài)度去看待它,點確有些令人不解。其后創(chuàng)作的《鏡子系列》,盡管增強了畫面敘述性,使之變得含蓄而更有意境,但其表達的方式一直改變,我個人的理解認為,袁樂輝如果不是概念先行,總是抱著著一種批評、救世的態(tài)度去創(chuàng)作,利用瓷器的特殊材質,盡情展示人體之美、情愛之美、情色之美,或許會更有收獲。
二、胭脂
對陶藝創(chuàng)作的癡迷并不能使當下的生活有所改觀,他在一篇創(chuàng)作談中這樣感慨:“在這個浮華的世界,我們逐漸失去對藝術的純真與執(zhí)著,相應地,也缺乏了對它的感動,對它的愛!睆2008年他開始釉上陶瓷繪畫,袁樂輝的創(chuàng)作以線描插畫的形式為主,這需要極高的繪畫功底,而且枯燥乏味,需要全身心的投入,與胭脂的嫵媚相比,作品名稱叫《都市欲望》似乎來的更為變貼切,夸張透視變形的少女人物形象,艷麗濃厚的紅、綠、藍、黃色組合搭配,彌漫刺激的誘惑與情欲的貪婪的香水味,給人的最后印象是空虛、憂傷與頹廢,與陶藝作品的主題一脈相承。但表現(xiàn)形式上有了很大改觀,少女形象變得唯美,除了批評之外還多了憐惜的成份。袁樂輝曾給我聊過,從大一到大四,也是那些青澀女生蛻變的過程,也是從花蕾綻放成花朵的過程,他感覺到了她們身體和思想的變化,他為此變得焦灼,這些物欲女孩的形象不由自主的從筆端流了出來。
瓷上繪畫是袁樂輝從立體到平面的轉變,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,但一直保持著先鋒性、探式性,與景德鎮(zhèn)主流的陶瓷語境保持著相當?shù)木嚯x。也是所謂學院精神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三、水墨
近期袁樂輝的作品越來越內(nèi)斂、平和、安靜,蝌蚪狀的精子取代了滾滾紅塵,他從生命本源開始思考,從精心的勾畫到任由顏料與調和油滲透,流動及筆觸漫不經(jīng)心的收拾,而且只選擇了單一顏色:黑。袁樂輝不再去刻意去表達什么,黑與灰,加上瓷器本身的白,最簡單的色彩構成卻產(chǎn)生了奇異的效果。中國畫的意境在無意間在陶瓷上顯現(xiàn)。讓他的作品從具象變成了意象,即抽象又融入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原素,但一如即往保持著他一慣的先鋒性和探索性。
即便是他無意間隨導師去廬窯創(chuàng)作的一批青花秞里紅作品,也是意趣盎然,花開得熱烈、青花純粹安靜、細條抽象簡煉,形成一種純粹的美。
或許,袁樂輝能從自己的不斷變化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。無論做陶藝時觸摸泥巴的感覺、瓷上繪畫大紅大綠的驚艷、黑白灰的隨性自由,希望這一切只是他的一個過程,熟悉陶瓷和材料的過程,一個厚積薄發(fā)的過程。
對于袁樂輝,我們有理由充滿期待。